11月9日,我院学生刘景琦应邀前往山西师范大学,参加由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院举办的第七届研究生硕博论坛暨首届“求是”青年论坛。这也是刘景琦同学第二次入选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的硕博论坛。此论坛为全国高校学子提供了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跨校、跨领域的学术对话。

在论坛上,刘景琦与来自不同高校的博士生、硕士生围绕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前沿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与会研究生通过学术汇报展示的形式,分享了各自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
论坛采用“个人汇报+专家点评”的形式,邀请校外专家与校内专家对学生的汇报做出点评。为与会研究生提供了充分的展示与交流机会。

刘景琦在提交的参会论文《时间的显现:言说危机下《野草》的语形节奏》中指出:“《野草》是时间的构型。鲁迅利用标点、跨行、长句子、默行等书面表达方式的时间性作用而非其语法标识的功能,于跨行、跨段、默行等语形中展现了延宕、停顿暂歇、断裂变速的时间性。这种语形节奏的建构来自鲁迅在说与不说间做出的选择:直说和带有冲击力地说、不容易说、曲折地说、犹豫着说以及不如不说的话语方式都借助语形节奏获得了自身的存在空间。鲁迅矛盾性的情感结构在其中起到了支配性作用。其语形是情感转换的形式。《死后》一篇之后鲁迅的情感结构发生变迁,其节奏变化亦随之而动。”
刘景琦在交流中表示,此次跨校学术经历不仅拓宽了她的研究视野,也启发了科研新思路。通过聆听不同高校专家的指导,她对自己论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后续研究的深化提供了宝贵的方法论指引。

此类硕博论坛作为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为研究生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通过学术对话,促进了师生间的思想碰撞与深度合作。在论坛期间,各校师生就学术前沿热点问题,比如AI创作、高科技和学科融合等领域进行了多维度、深层次的交流,为研究生人才培养注入了新动力。
未来,我院将继续鼓励学生参与学术交流活动,通过思维碰撞激发学术创新活力,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学术生态建设注入持续发展的动力。我们期待更多学子能在更广阔的学术平台上展现风采,为学科发展贡献力量。